新闻中心 /News
瑜伽经(完整版)
瑜伽经(完整版)现在,我们要解释甚么是瑜伽。 瑜伽是学会控制意识的转变。 这样,知觉者便能还其本来面目。 否则,我们便会认同于那些转变。那些转变有五种,痛苦的与不痛苦的:知识、谬误、幻想、睡眠和 记忆。知觉、推论与亲证都是知识。错误的知识是谬误,不由实相而来。字面的知识但没有对象便是 幻想。觉醒的失去便产生睡眠。那些经验过的事物还残存的便是记忆。通过锻炼和不执着于物,便能 控制以上种种。坚持不懈便是锻炼。经过一段长时间,便能打下牢固的基础。不执着便是对所见所听 之物,毫无。由于知道了自己的真我,对世上种种都无欲无求,这便是最高的。最高的冥想是由 真我与宇宙联合而产生真理、明辨、喜乐的知觉。另一种冥想是由舍弃世俗和持久的锻炼达成,可以 消解那些旧的习性。那些无分别的存有,没有了身体,完全溶入最高的自然。人则要经过信心、 发奋、记忆、静虑、智能等阶段。有些人意愿很强,很快便可进入冥想。由温和到强烈的锻炼,效果 最好。此亦可由对神的顺服达到。神的灵,不受任何性质或行动所影响。祂是所有知识的来源。祂是 古人,以至于今人的导师。祂的象征便是那神圣的声音 (AUM) 。此声应常念诵,便可达到成功。由它 可达至宇宙的意识,并使一切毫无障碍。疾病、怠惰、犹豫、疲弱、物欲、谬见、精神不集中、注意 力不稳定,这些都是令意识分散的障碍。 此外还有忧虑、 紧张、呼吸不匀等。 练习瑜伽可克服这一切。 心境的平静来自友谊、仁爱、喜乐和平等心。要平等对待快乐的与受苦的,值得的和不值得的,便能 使意识纯洁。控制呼吸也能克服这一切。精微的知觉产生最高的意识转变,使心灵平静。这是由于那 超越的、内在的光。亦由于意识控制了。亦由于对梦境和睡眠的知识。亦由于冥想的锻炼。 那联合由小至原子大至无限都能主宰。真正的知见是知觉者、知觉的能力与被知觉者三者完全通透。 知觉者能像通过无疵的宝石来直观对象。 真确的知识是能直观对象。 同时思维有所转化, 净化了记忆, 使对象能在无思维的状态下呈现。 精微的对象在无分别的情况下呈现。 以上的叫有种子的冥想。 但如 果达到无分别心的冥想,真我便呈现。智能便与真理合一。此与言辞的推理截然不同。这种由冥 想而生的状态会超越以前的思想习性。这种控制一旦达成,便达到无种子的冥想。
恶的不同,分别产生乐果与苦果。对于有智能的人来说,甚么都是苦的。因为一切都在改变,事物变 成它们相反的状态。 还未来到的痛苦是可以避免的。 痛苦的因由是知觉者认同于被知觉者。 此世界有 各样事物和知觉,是要让我们解脱于这个宇宙。自然有四种特性:特定的、非特定的、有分别的、无 分别的。知觉者只是知觉本身,虽然纯洁,还是通过思维来看事物,而自我使他认同于这个思维。这 种知见的性质是为了知觉者的好处。虽然对觉醒的人来说,这些都会毁去,但对其他人来说,仍然存 在。知觉者与被知觉者遇合,便产生这个世界。无明是它的原因。如果没有无明,没有知觉者与被知 觉者遇合,知觉者便得到自由。消灭无明有赖不断的明辨安博体育。智能有七个阶段,随着知识增长,一个接 着一个展现。 通过瑜伽的锻炼, 那些杂染便会被知识之光去除, 生出明辨的智能。 持戒、精进、调身、 调息、摄心、凝神、入定、三摩地,是瑜伽的八支。非暴力、不说谎、不偷盗、不纵欲、不贪图。无 论何时、何地、在甚么情况,属于甚么阶级,这都是不可打破的誓言。内外洁净、满足、对身体及感 官的控制,学习经典、对神顺服,都是精进。如果有反对瑜伽的思想,要用相反的去对抗。毁灭的本 能是有害的思想。无论是自己去做,去引生,或去认同。如果由贪婪、怒气、迷惑成为动机,无论是 温和、中度还是猛烈,都会带来无穷的苦难和无明,因此要发展出相反的。只要确定非暴力,敌意便 会消除。不说谎,便能得享工作的果报。不偷盗,便能得享财富。不纵欲,便能得享灵性上的强健。 不贪图,便能得到生命的知识。洁净为身体带来保护,不会因与他人接触而被感染。精神上的洁净, 产生觉醒和对感官的控制。 满足产生最大的快乐。 身体以及感官的完美, 因持戒而消灭那些不洁而来。 由不断的学习达至与上天合一。三摩地是由注意力与神合一而产生。姿势必须稳固舒适。控制不安, 对无限作冥想,便能做到。这样,便不会受二元性骚扰。掌握了姿势以后,便要控制呼吸。控制吸气 和呼气便是调息。在外、在内,以至于静止不动,都因应时间、地点和数目而调节,呼吸又细又长。 第四样是呼吸既不在外,也不在内。于是对光之遮蔽便除去。这样精神便适合作冥想。如果精神脱离 了知觉,而知觉亦不与感官混合起来,注意力便与自己合一。于是达至对感官的最高控制。
瑜伽是对身体加以自律, 学习经典, 和对神的顺服。 目的是促进冥想, 除去障碍的根源。 无知、 我执、迷恋、厌弃、贪求,是生命的五种障碍。无知是其余几项的温床,无论是沉睡的、轻微的、可 构成障碍的还是激烈的。无知将那些不是永恒的、不纯洁的、痛苦的、不属真我的,认同为永恒的、 纯洁的、愉快的、属于真我的。我执是知觉者将自己认同于知觉的能力。迷恋是对的追逐。厌弃 是住在痛苦之中。贪求在那些有学识的人之中仍然存在, 是会自己助长的。 这些障碍还在精微阶段时, 可以做相反的事情来消除。如果成形以后,可以冥想来消除。那些障碍由过去的业行而来,在可 见及不可见的界域发生作用。一旦生根,便影响生命的状况、生命的长短和种种经验。由于行善与行